日期:2025-06-19 12:30:32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内容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和适当细节补充,字数变化不大。
---
阅读这篇文章前,真诚邀请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别样的互动体验,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历史上培养出了700多名开国将领,堪称革命的摇篮。
徐向前和刘伯承两位元帅与这支部队有着深厚的渊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全过程具体是怎样的?他们在之后的抗战岁月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展开剩余92%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正式组建,徐向前被任命为总指挥,肩负起带领这支铁军的重任。
到了1935年春季,红四方面军发起了著名的嘉陵江战役。随后,这支队伍与地方武装和苏区群众总计约十万人一起,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之路。
1935年8月8日召开的沙窝会议后,依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红军被划分为两部分:朱德、张国焘和刘伯承率领的左路军向北挺进;而党中央则由毛泽东、周恩来和徐向前领导右路军,选择另一条北上路线。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身为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却公开反对党中央的决策,多次强令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右路军向南撤退。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1935年8月11日凌晨,党中央和毛泽东果断做出决定,带领中央红军的第一军和第三军单独向北挺进。
在这危急关头,徐向前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立场,他坚决阻止了对中央红军的追击行为。
他的果断行动不仅保证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安全,也成功避免了红军内部可能爆发的严重分裂和内斗。
随后,红四方面军的第四军和第三十军仍坚持向南行军,再度纳入张国焘的指挥体系。
此后,徐向前始终坚定支持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人对抗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1936年,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县会师,红军内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
同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终于结束了漫长而艰难的长征,和红一方面军在陕西省会宁县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会师。
1936年10月,徐向前和陈昌浩接到中央命令,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他们率领红四方面军总部及部分部队从靖远附近渡过黄河,准备进入宁夏腹地。
不过后来中央放弃了宁夏战役方案,渡河的部队被重新组建为“西路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为总政委。
在广袤的河西走廊,西路军与军阀马步芳的军队展开了长达四个月以上的激烈鏖战,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
1937年初春,西路军因敌军兵力远超己方且弹药粮食告罄,陷入极端危机。
徐向前与陈昌浩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艰难抉择——由徐向前独自离开队伍,赴延安寻求支援。
他历经千难万险,于1937年6月抵达延安,但长期的奔波和劳累使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另一方面,刘伯承于1935年7月6日首次被派遣慰问红四方面军,这也是他首次与这支部队近距离接触。
一个月后,8月3日,中央军委决定统一指挥红一、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刘伯承担任总参谋长,随左路军出征。
从此,刘伯承的命运与这支部队紧密相连,展开了漫长而艰辛的革命生涯。
不久之后,他与张国焘发生了三次激烈冲突,主要因刘伯承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
前两次冲突中,因刘伯承在红军内威望卓著,张国焘有所顾忌,未敢动手。
但到了第三次冲突,当红军正处于艰苦的战斗环境时,张国焘终于出手,罢免了刘伯承的红军总参谋长职务,调任其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
1937年2月27日,刘伯承临危受命,担任援西军司令,与张浩政委共同策划救援西路军行动。
援西军由多个部队组成,其中红四方面军的红4军和红31军均是其中的精锐。
于是,身兼多职的刘伯承踏上了拯救红四方面军部分部队的征程,命运与这支英勇的部队紧密相连。
3月5日,刘伯承率援西军从陕西淳化、三原一带出发,昼夜兼程,约于3月10日抵达甘肃东部镇原县。
根据党中央指示,刘伯承率援西军在原地待命,开展地方工作并积极营救西路军。
他们设立了多处招待所和收容站,还布置了大量路标,引导失散的西路军归队。
在接收失散西路军过程中,徐向前作为西路军总指挥也归队。
4月29日,徐向前在小屯遇见执行侦察任务的红四军参谋长耿飚和刘志坚,次日被刘伯承派人接至援西军总部。
当晚,任弼时、张浩等人闻讯赶来,热烈欢迎徐向前归队。
5月间,经过精心安排,刘伯承等成功解救了被国民党俘虏的1000多名西路军战士,全部安全返回。
随后,他们与归来的战士们亲切会面,发表热情讲话。刘伯承还主持召开西路军干部座谈会,亲自记录讲话要点。
援西军先后接收了两千多名历经磨难归来的西路军将士。
归队者中,除了后来晋升为开国元帅的徐向前,还有许多优秀指战员,他们后来都成为部队骨干,统领一方。
那么,红军为何改编成八路军?
八路军129师由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成,但师长却不是徐向前,为何会如此?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共产党高呼全民族抗战,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达合作抗战的愿望。
同时,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向国民政府提出红军改编方案,希望国共两党携手共抗日寇。
为了促使国民政府采取行动,毛泽东写信给蔡元培、胡适等七十余名名流。
蔡元培看完信后,亲自赴南京面见蒋介石,呼吁国民政府采纳中共意见,甚至绝食施压,促使蒋介石召开国防会议。
谈判期间,周恩来、叶剑英多次拜访国民党高层,阐述中共改编红军的原则与立场。
但蒋介石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缺乏兴趣,把红军改编视为中共的投降表现。
他未真正考虑国共合作的可能,反而试图借谈判削弱红军,进行“收编”。
中国共产党始终真诚合作,提出“编成十二个师、四个军”的方案,遭国民党拒绝。
毛泽东随后电告谈判代表,提议红军主力编成四个师、十六个团,另设两个工兵师共六万人。
中共展现了最大诚意,但国民党提出更苛刻条件。
最终共产党停止谈判,1937年8月1日自行宣布改编红军。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战火蔓延至国民党核心区域。
内外交困下,蒋介石最终同意红军改编,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决心发动全国抗战。
在给红军改编番号时,蒋介石规定使用过去失败部队番号,如115、120、129师,并安排共产党军队驻守晋察一带,意图消耗红军。
8月18日,他会见周恩来及中共代表团成员,国民党同意朱德等职位安排,但缺少彭德怀职位。
周恩来据理力争,蒋介石被迫妥协。
改编准备期间,中共中央及红军总部紧锣密鼓开展相关工作。
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改编命令,确认八路军及各师领导班子。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和左权担任正副参谋长,任弼时、邓小平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
115师林彪任师长,120师贺龙任师长,129师刘伯承任师长。
改编仅一个多月后,9月11日国民政府将八路军番号改为第十八集团军。
总指挥部改为总司令部,朱德称总司令,彭德怀称副总司令。
八路军改编后迅速奔赴抗日前线。
其中115师作为东进先遣队,于8月22日开拔。
9月25日,115师在平型关首战告捷,歼灭日军精锐1000余人,成为全国抗战以来首个重大胜利。
10月,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至此,共产党成功完成红军改编。
那么徐向前去了哪里?
红四方面军改编前遭遇困境,徐向前因种种原因未能继续担任总指挥。
刘伯承因之前带领红四方面军部队经历丰富,成为129师师长的最佳人选。
他们后来做出了哪些贡献?
将这支饱受挫折的队伍重新振作,是党中央交给刘伯承的艰巨任务,也是他肩负的光荣使命。
为提振红四方面军士气,援西军司令刘伯承发起清算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斗争。
起初,一些干部对真相不清,思想难以转变。
刘伯承坚持以教育为主,避免简单批斗,通过大会报告和个别谈话,反复讲解中央文件,明确区分张国焘的错误与广大干部。
对于回归的西路军将士,他派宋任穷领导审查委员会,细致甄别,绝大多数迅速恢复党组织生活并重新分配职务。
在刘伯承整顿下,红四方面军焕发新生。
1937年7月,援西军司令部在镇原县召开干部会议,刘伯承郑重宣读中央军委改编命令。
命令取消援西军司令部,援西军部队开赴三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4军、31军编入刘伯承领导的129师,28、32军编入贺龙领导的120师。
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徐向前任129师副师长,参谋长倪志亮继续任职。
自此,刘伯承正式成为这支军队的领袖。
徐向前担任副师长期间,正与周恩来赴太原,商谈八路军进入山西事宜。
他利用在国民党内的关系,积极宣传中共抗日主张,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9月6日,八路军129师在陕西三原县举行誓师出征。
这支以红四方面军为基础的队伍,在首战阳明堡击毁日军飞机24架,随后在七亘村两次伏击,给予敌军沉重打击。
10月,徐向前率第七六九团南下昔阳归建,牵制娘子关敌军,参与广阳、沾尚等地日军伏击战,粉碎日军“六路围攻”。
12月,依据党中央指示,刘伯承率部进入冀南平原作战。
当时冀南形势复杂混乱,日军沿铁路南侵,占据城市县城设伪政权。
多方势力各自称霸,烧杀抢掠,百姓生活困苦。
刘伯承、徐向前果断决策,将全师主力分为左右两路纵队,展开战略行动,深入冀南、豫北平原。
1938年初,邓小平加入129师,与刘伯承、徐向前共同指挥抗战中的著名“三战三捷”。
日军连续受挫,怒派三万大军分九路进攻129师。
邓小平与刘徐合作部署反围攻,连续攻克十八座县城,歼灭敌军六千余人,将日军驱逐出晋东南。
在领导晋东南游击战争中,三人共同研究战术,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战原则。
这些经验经实践验证,符合游击战争规律。
1939年6月,徐向前奉命离开冀南,前往山东工作,暂时离开129师。
随后,他在山东、陕甘宁等地展开抗日和民主建设工作,贡献显著。
解放战争时期,129师发展壮大为中原野战军,解放前夕更名为第二野战军。
从三原誓师时的一万多人,
发布于:天津市第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