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0-07 05:50:17
图片
用笔太露锋芒,则意不持重。不但意不持重,实是意尽势尽,则味亦尽矣!唐以诗取士,故诗学蔚为一代文学特色;帝王能书者多,故书学亦特别发达。今人学书三年,动自命为书家,倘一观唐代不以书名者之尺牍,直宜愧死。
在书法创作中,如果用笔过于展现锋芒,就会使作品的意境显得不够庄重。不仅如此,如果意境和态势都表现得过分,那么作品的味道也会没了。
唐代选拔官员重视诗歌,因此诗歌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特色;许多帝王擅长书法,使得书法在那个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在的人学习书法仅仅三年,就自称是书法家。如果他们看到唐代那些并非以书法闻名的人的作品,应该会感到羞愧致死。
这段主要强调了书法创作中用笔技巧与意境的关系,以及唐代书法的辉煌。在书法创作中,要注重意境的营造,避免过于展现锋芒,以达到作品的艺术韵味。同时,这段文字还对当代书法学习的态度提出了批评,提醒人们在书法学习中要保持谦逊,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
图片
昔人有状王、张、颜、米诸家之书者云:“右军似龙,大令似蛟,张旭似蛇,鲁公似象,怀素似犀,南宫似虎,东坡似鹰,子昂似蝶,枝山似兔,香山似莺。”诚为妙思隽喻。
古人曾用各种动物来形容王、张、颜、米等各家书法的风格。其中,王羲之的书法像龙,王献之的书法像蛟,张旭的书法像蛇,颜真卿的书法像象,怀素的书法像犀牛,米芾的书法像虎,苏轼的书法像鹰,赵孟頫的书法像蝶,祝允明的书法像兔,而董其昌的书法像黄莺。这些比喻确实是非常巧妙、贴切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书法家及其书法风格的评价和认识。这些比喻既生动又形象地展示了各家风貌,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赞赏和独特见解。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古代书法大家及其作品风格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展现了古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
图片
棋差一着,满盘皆输。似正说写兰,一笔不合,全纸皆废也。我意学王书亦正复如是。着一败笔,即觉从纸上跳出,直刺入眼。不似学六朝石工陶匠之字,三月便可欺人也。
在围棋对局中,如果一步棋下出臭手,就可能导致整个棋局的失利。描绘一幅兰花图,如果其中一笔画得不够好,那么整幅作品就会失去价值。我认为在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在作品中出现一笔失误,那一笔就像从纸面上往外跳一样显眼。和学习六朝时期的石工和陶匠的字短时间内就可以学会并假装成高手完全不同。
综上所述,这段文言文主要强调了书法创作和围棋对局中关键一步失误对整体影响的重要性。在书法创作中,哪怕是一笔失误,也会影响到整个作品的美感。作者通过对比学习王羲之书法的难度与学习六朝石工、陶匠字体的易度,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严谨态度和对王羲之书法的敬仰。这段文字提醒我们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避免失误,以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也显示了白蕉先生在晚清民国崇尚北碑的大环境中持有不同见地并坚持自我。
图片
邓完白篆刻自成一家,其书深于功力。篆书面目自具,虽古意不足,毕竟英雄能自树立;隶书入手太低,无一点汉人气息,比之钱梅溪略胜一筹而已。
邓石如的篆刻技艺独具特色,他的书法造诣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篆书风格独特,虽然古代书法的韵味略显不足,但他在篆书领域仍能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宗师。邓石如的隶书起点较低,缺乏汉隶的韵味,相较于钱泳的隶书,只能说是略胜一筹而已。
这段主要对邓完白的篆刻和书法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邓完白在篆刻和篆书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但在隶书方面则相对较弱。这段文字展示了作者对邓完白书法成就的认可,同时也指出了他在隶书领域的不足。这对于了解邓完白的书法艺术以及他在清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包慎伯文章议论,远在其书法之上,然其好作玄论,故示神秘,最为可厌!其书中年由欧颜入手,转及苏董,志气已低。其后肆力北魏,晚年又专习二王。尝见其墨迹,小真书稍可观,草书用笔,一路翻滚,大是卖膏药好汉,表现花拳模样;康长素本是狂士,好作大言惊俗,其书颇似一根烂绳索。
包世臣的评论文章比他的书法远为出色,但他喜欢用词用语故作神秘玄奥,显得故弄玄虚,令人讨厌。他的书法中年时期开始学习欧阳询、颜真卿,后来转向苏东坡、董其昌,但在过程中,其书法志气和天赋已经减弱。后来全力投入北魏书法的研究,晚年时期又回头专门学习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我曾经看过他的墨迹,小楷书还算可以,但草书笔势翻滚,像卖膏药的汉子展示花拳绣腿,显得花哨而不实用。
康有为原本就是个狂放之人,喜欢说大话惊世骇俗,他的书法就像一根破烂的绳索,显得毫无美感。
图片
这段主要对包慎伯和康长素的书法及文章议论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包慎伯的文学议论优于书法,但他的书法学习过程中志气逐渐减弱,而且过于追求神秘,使得书法作品显得花哨。对于康长素,作者认为他是个狂放之人,书法如同破烂的绳索,没有美感。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这两位书法家的艺术风格及成就提供了参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将《白蕉先生行书杂册》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形态!
欲购专业级《白蕉先生行书杂册》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第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