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21 05:17:40
从1928年8月1号那天起,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联手,在南昌率先动手,对着国民党反动派开了第一枪。打那以后,共产党就跟蒋介石带头的那些反动家伙,杠上了整整20年。
有这么一句老话,说的是“往往对手比你更懂你”。
那么,咱们说说蒋介石的老对手毛主席,他是怎么看待国民党里的那些大将的呢?他给过他们啥样的评价?
【一,毛主席评李宗仁:我看他是个有本事的人】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处理后,李宗仁这个跟蒋介石不太对付的国民党大佬,特意派了特使刘仲容跑到延安,去见毛主席。
那时候,李宗仁和白崇禧他们带的新桂系部队,就在一年前,搞了个“倒蒋行动”。他们压根儿没管蒋介石啥反应,下定决心组建了抗日救国军第一军团,浩浩荡荡开到湖南去,逼着蒋介石得抗日。
说实话,李宗仁这么做,确实有他想占地盘的军阀心思在里面。但话说回来,放在那个时候,他这么做其实也挺有那么点进步的意思。
在这个背景下,毛主席跟刘仲容见面后,就直截了当地跟他说了自己对李宗仁的看法:
广西这几年跟蒋介石那边不太对付,搞得动静挺大!说起来,广西算是个挺穷的地方,一遇到饥荒,灾民们就常往湖南跑。湖南有些娶不上媳妇的农民,就会找广西的姑娘成亲。
李先生为啥要搞独立呢?听说这几年,没了南京政府的钱袋子支持,他非但没垮掉,反而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还赢得了全国模范省的美名。在我看来,李宗仁这家伙,确实有两把刷子。
说实话,毛主席对李宗仁的评价那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首先,说李宗仁闹独立,就是说他表面上听蒋介石的,但实际上自己搞“半独立”,是个地道的“广西老大”。这事儿,从李宗仁、刘济棠他们之前搞的“反蒋行动”里就能看出来。
说他有本事,这可不是毛主席随便说说夸夸他而已。说实话,他原本只是个从广西十万大山走出来的普通人,在李宗仁还没发迹前,谁也没想到,这家伙以后竟然能和蒋介石在政治场上过上几招。
李宗仁老家在广西桂林临桂,他妈妈就是个种地的农家妇女,这个咱就不多说了。说说他爸吧,他爸以前在南洋打过工,不过后来因为带着大伙儿跟老板要福利,被南洋那些管事儿的人给赶回来了。回来后,他爸就在村里教起了书,当了个私塾老师。
受老爸的影响,李宗仁骨子里就带着一股爱冒险的劲儿。正因为这样,他才从桂林省立纺织习艺所那里辞了职,跑去加入同盟会,然后毫不犹豫地就当了兵。
年轻时候的李宗仁去当兵,很快就显露出了他非凡的能力。从护国战到护法战,再到粤桂战争和“定桂讨贼”,也就十多年的时间,他就跟黄绍竑、白崇禧他们联手,把陆荣廷、沈鸿英这些人一个个打败了,最后成了新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头儿。
后来,李宗仁踊跃投身北伐战争,还有长沙那场大战,他带着桂军把吴佩孚打得不断往后退,桂军因此一战就出名了。
抗日战争一打响,李宗仁就成了第五战区的头儿。他使劲浑身解数,把国民党里各地的军阀还有中央军的队伍都拢到一块儿,亲自指挥,最终打下了台儿庄这场大胜仗。这场胜利,简直就是李宗仁一辈子的骄傲。
抗战结束后,解放战争又打响了。一开始,李宗仁是站在蒋介石那边的,支持他打全面内战。但战事不利,国民党眼看就要垮台。李宗仁当上大总统后,就想着通过“和平谈判”来阻拦解放军解放全中国。
没错,在经历“钟山之上风雨交加,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壮阔场面后,李宗仁赖以立足的桂系军队被解放军消灭。他随后从香港绕道去了美国。但心里头总惦记着老家,加上蒋介石对他的排挤和暗中盯梢,他最终还是决定回到祖国的怀抱。
1965年7月17号,李宗仁和他夫人坐上了飞机,然后在7月18日早上7点多,抵达了广州白云机场。
从飞机的小窗户往外看,李宗仁满心激动地盯着这片既熟悉又有些生疏的地方,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忍不住就跟旁边的妻子说起来:
十六年前,我离开广州那会儿,压根儿没想过还会再回来。但世事难料啊,响应祖国的号召,今天我居然又回到了这里!
【毛主席说张辉瓒:“是你剃了‘朱毛'的头,还是‘朱毛'剃了你的头?”】
1931年春天时候,第一次反围剿大战告捷,毛主席心情特别好,在宁都的黄陂村里,他灵感一来,就写了一首特别有名的词,叫《渔家傲》。说起来啊,
满山树木经霜后红艳如火,天边怒气直冲云霄高处。
龙冈之上大雾弥漫,山峦重叠一片昏暗,大伙儿齐声呼喊,说前面已经抓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大军再度挺进江西,尘土飞扬直冲云霄边。
集结工农大众无数,一起努力干,红旗在不周山下飘扬翻飞。
说起来,有个叫张辉瓒的人,一下子就跳进了我们的视线。这家伙究竟啥来头?为啥能让毛主席专门写到词里头呢?
1885年,张辉瓒在湖南呱呱坠地。他小时候在湖南兵目学堂、保定军校这些军事学校念过书。后来,他加入了湘军,还参加了护法运动。可惜打了败仗,他就带着剩下的部队跑到广东去了,从那以后,他就成了国民革命军的一份子。
后来,这家伙仕途一帆风顺,在国民党里不光当过副师长、师长这些官职,还在1928年3月坐上了南昌卫戍司令的宝座。
得说说的是,他当南昌卫戎司令那会儿,对南昌起义后的共产党队伍下了狠手,大开杀戒。他手下害死的党员和战士,光是有记录的就上千人,跟共产党人那是结下了深仇大恨。
可能就是因为张辉瓒在跟共产党打仗时特别拼命,所以在1930年,蒋介石就给他升了官,变成了中将,还让他当上了第一次大围剿的中路右纵前线的总头头。
讲真的,张辉瓒这人还挺有意思。可能因为他特别喜欢《荡寇志》,一到前线,他就把“共党”、“共匪”、“红军”、“工农”这些词儿给简化了,直接用“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来代替。
接着,他们把这四个人比作“四大反派”,就跟宋江、王庆、田虎、方腊似的,还大放厥词,说要亲手“解决掉”“朱毛”。
没错,中央苏区首次反围剿大获全胜后,张辉瓒这家伙在12月27号那天,在江西吉安龙冈那一带被红军给逮住了。
张辉瓒是国民党在江西被红军抓获的最高级别将领。当毛主席听说反围剿战斗取得胜利,张辉瓒落网的消息后,心里那叫一个痛快。后来,他就把这事儿直接写进了诗里,用“咱们逮住了张辉瓒”这样简单又大气的词句来表达。
对于张辉瓒之前的那些大话,毛主席只是不慌不忙地回了一句:“到底是你把‘朱毛'给打败了,还是‘朱毛'要把你给收拾了?”
1931年1月28日那天,苏区的中心在东固地方,给张辉瓒搞了个大型公审大会,到场的老百姓有一万多。大家都恨透了他当南昌卫戎司令时候干的那些坏事,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要了他的命。虽说这家伙已经被正法了,但他的臭名还是会跟着毛主席写的那首《渔家傲》一起,永远留在历史的黑名单上。
【毛主席评卫立煌:“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聊到卫立煌,这家伙可是蒋介石麾下的五大猛将之一。他和毛主席头一回见面,那得追溯到1938年,那时候国共两边已经差不多联手合作了。
那时候,卫立煌刚指挥完一场特别残酷的中挑上战斗,听说八路军的总部设在延安,就顺便过去看看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立下大功的共产党人。
讲真,蒋介石手下的五虎将里,卫立煌战斗力最强。早在忻口会战那会儿,朱老总就夸他是“忻口战役里的大功臣,民族英雄”,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
这位大英雄到了延安,延安的老百姓当然得好好欢迎他,场面热闹得不得了。毛主席还亲自跟他握手,一个劲儿夸他的抗日勇气,说他是真英雄。
卫立煌到了延安后,觉得那儿的人特别真诚,这让他大吃一惊。一开始,他对共产党人有很大的偏见,但慢慢地,他开始对延安、对八路军、对共产党有了好感。这事儿也为他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跟共产党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悄悄埋下了种子。
卫立煌这家伙,小时候就没了爹,全靠他大哥卫立炯帮忙,才勉强把日子过下去。可能就是因为过过那种苦日子,他跟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共产党人挺能聊到一块去。
其实,在抗战刚开始那会儿,卫立煌特地给八路军送去了100多万发子弹,还有好多罐头和手榴弹,这一下子给八路军的抗战帮了大忙。
解放战争打响后,卫立煌接过了陈诚在东北留下的棘手局面。因为这些年跟共产党人打过不少交道,他心里头甚至闪过要战场上起义的念头。
挺遗憾的,因为没能带上在缅甸打仗时的老部下一起去东北,所以他手下全都是蒋介石信任的人,而且他自己也被军统的人紧紧盯着。结果,在辽沈战役大局差不多定了之后,蒋介石派人硬是把卫立煌带到了南京,给关了起来。
1949年开头那会儿,蒋介石被李宗仁还有美国人联手给挤兑下台了。卫立煌一看形势不对,立马脚底抹油从南京溜了出来,七拐八绕最后躲到了香港,打算瞅准机会就投奔共产党去。可没想到啊,国民党在香港的那些特工特别嚣张,卫立煌一直都没能逮着个安全的机会去投奔。
在这种情况下,卫立煌心里一直挂着家里的老妈,干脆就给朱老总写了封信,信里写道:
老弟从沈阳回来,现在行动不太方便,想必你心里也有数。我就是挂念着咱妈,她都八十五岁了,身子骨弱,还有我那不成器的弟弟奄涛,带着一群侄子侄孙,在肥城照顾她。现在解放大军来了,希望你能给军政上的头头脑脑发个电报,让他们帮忙照应一下,别让老人家受惊吓。
接到那封信后,中央对那位国民党高官主动来投诚的事特别上心,毛主席还特地发了话,给负责解放安徽的解放军领导作了明确指示:
之后,为了帮卫立煌遮掩,中央特地使了个计,把原本已经打算投降的卫立煌,列进了国民党战犯的名单里头。这么做,就是为了耍一耍蒋介石,他本来就已经因为卫立煌阳奉阴违而恼火了。
1955年3月14号,周总理悄悄做了安排,让卫立煌两口子从香港九龙的港口坐上一艘专门的船到了澳门,然后又想办法到了广州。到了17号,卫立煌收到了主席发来的电报,电报里头热情洋溢地欢迎了他们。
您回国了,我们真心欢迎。希望您尽快来北京,好跟您好好聊聊。要是乐意,路上可以瞅瞅情况,月底或者下个月初抵京,都挺不错。
等他抵达北京后,毛主席亲自出面,和周总理、朱老总他们一块儿去迎接他,还夸卫立煌是“国民党里有良心的军政人员”。
而这正是卫立煌心里头最盼着听到的那句话。
【尾声】
毛主席和两个党派斗了二十多年,他对国民党将领的看法,肯定不止上面提到的那几位。就拿在四平让林彪栽了大跟头的陈明仁来说,他后来投降了,毛主席就夸他:“我看林彪打仗啊,还不如你呢。”
冯玉祥不幸在轮船火灾中离世后,到了评价他一生功过的时候,毛主席回想起这个人的大义之举。尽管他觉得冯玉祥身上还带着点“老派军人”的小缺点,但在给冯玉祥家属发电报时,还是高度赞扬他,说他“投身民主事业,对国家有大功”。
其实,就因为毛主席对他们总能给出中肯的评价,所以那些国民党将领投降后,共产党还是愿意让他们担任重要职位。
1955年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搞了个授衔的大活动,像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这些人,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且他们还是继续带着自己的部队。不光是他们,在这次授衔里,总共有159名原国民党军官加入了解放军,并且也拿到了军衔。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毛主席所说的“革命不分先后”的理念。
说到这儿,咱们得聊聊那位蒋委员长。他算是共产党在革命路上碰上的头号劲敌。这人吧,不但心眼儿小,容不下有才能的人,还老喜欢用自己人,更过分的是,他老爱插手前线的战斗,就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以至于后来陈明仁起义了都说:
我记得在黄埔那会儿,蒋介石老对我们念叨:“我这一身都是革命的热血,坚决拥护三民主义,哪天我不干了革命,你们大可把我拉下马。”可如今看来,蒋介石不单是不搞革命了,他简直就是革命的对立面,成了人民的头号敌人,我自然得站出来反对他。
你说,像这样一个人,他究竟怎么能引领中国迈向未来呢?
因此,共产党打败国民党,说白了就是:一个新的时代顶替了旧时代,老百姓把那些买办势力给推翻了,好人好事终于压过了坏人坏事。
第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